close

每次看到街上有父母被孩子綁架,哭著被要求買東買西的,我就覺得這樣的家庭教育很失敗...

父母疼小孩天經地義,但疼、寵、教、縱是不一樣的概念


疼,是打自心裡捨不得,每一個有良心的父母,都疼孩子,祖父母或其他長輩皆然

寵,是即便孩子犯錯了、任性、行為或心態不正了,也都順著他,由他自己恣意妄為,最後遭受大懲罰了,便是寵過頭了

縱,是放縱,不管孩子說什麼、做什麼,都縱容他、不管他,也不給予他適度的關懷與照顧,甚至不教育他,孩子長大對父母多是埋怨的~

教,則是最困難的,教育,是在孩子行為不當、心思偏頗時,予以適度的導正、指導、扶正,讓他禮義廉恥、知書達理,身正心也正。

但教育困難就在於,何時應該引導、何時應該責罰、用何種方式、何種話語、何種場合與何種角色等,進行開導,並讓孩子知錯改過。


一株長歪的樹苗,如果園丁不給予適度的支架引導,很容易長歪長醜,人也一樣~

如果父母長輩在孩子可以教導的時候不教,以「他還小,以後再學」、「我捨不得他吃苦受罪」這樣的理由去寵溺、放縱,

長大後他將更不容於外界社會或群體,吃的苦頭(或許他不覺得是苦頭,只覺得事事都不順利~)會更多

這邊的苦頭不是僅止於責罵、丟工作、貧窮等,而是被寵壞、縱容的孩子,往往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不懂得去感恩、體恤、同情他人,更沒有包容他人與自己意見不合的雅量,

孔子說:有禮行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有些人因為捨不得孩子小時候被糾正、被師長責罵,一心的想要跳出來捍衛自己的小孩,即便是歪理,也要爭個輸贏;

身教重於言教,父母如此的行為,孩子必然看在眼裡、逐漸同化,長大後,為了自己的利益、面子,總是爭個面紅耳赤、要個輸贏,

這樣的日子與人際關係,又會有多好?

或許有些父母會說:又不是每一次,而且我都會判斷啊,我都是為孩子好!

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想,誰不是為自家的孩子好?

如果不能站在公正客觀、對整體社會都好的道德觀念、法理制度上行事,

一次、兩次下來,你覺得孩子受多年父母的習性影響多,還是偶然遇到幾年的大師影響多?

古語所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其實就是父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身教、言教、境教所帶來的影響。

天才不會一夕生成,謙謙君子也不是長輩唸叨兩句就奮發圖強變成,

而是有一長輩作為典範、身體力行,在前頭示範,否則,每天都接觸一些爭吵不休、七嘴八舌、牙尖嘴利、舌燦蓮花、言不及義之輩等環境,

怎麼可能形成君子或將才?


每每看到許多的新聞負面事件、或極端的為國爭光案例等,我都會好奇觀察這些案例背後的家庭教育、人員與彼此間的故事,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行為習慣也是~慎之!慎之!

 

 

 

 

arrow
arrow

    Teko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