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大家說大學自主、大學自主,難道大學進去就什麼都不管了嗎?這樣以為的話就千錯萬錯囉!
大學本身基於學術自主,因此在法令上有許多自訂規章運作的機制,
包括課程規劃、學生管理、校園管理等,因此,瞭解與自身相關的規定,
對於適應大學生活也有一定的幫助。
大學涉及的法規相當多,與學生相關的規定也可分好幾面向:
常聽大家說大學自主、大學自主,難道大學進去就什麼都不管了嗎?這樣以為的話就千錯萬錯囉!
大學本身基於學術自主,因此在法令上有許多自訂規章運作的機制,
包括課程規劃、學生管理、校園管理等,因此,瞭解與自身相關的規定,
對於適應大學生活也有一定的幫助。
大學涉及的法規相當多,與學生相關的規定也可分好幾面向:
常聽大家說大學自主、大學自主,難道大學進去就什麼都不管了嗎?這樣以為的話就千錯萬錯囉!
大學本身基於學術自主,因此在法令上有許多自訂規章運作的機制,
包括課程規劃、學生管理、校園管理等,因此,瞭解與自身相關的規定,
對於適應大學生活也有一定的幫助。
大學涉及的法規相當多,與學生相關的規定也可分好幾面向:
歡喜進入大學後,可別先急著修戀愛學分、社團學分或打工,而忘了自己修課,習得專業能力的本質,而浪費了寶貴的4年光陰。
基於憲法與大學法的保障,大學是學術自主機構,對於課程可本於專業進行安排。
一般來說,大學的課程可分為通識課程、專業課程與專門課程,
通識課程就像外國所稱博雅教育,培養學生基本的素養與知識;而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是後兩者。
目前有些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混著一起上專業課程,也可說是學群必修,即指該學門(或學群)應具有的專業能力,比方商學院的學生,一定會修到經濟、會計、統計等課程;教育學院則會修教育史、教育哲學、教育心理(也有綜整為教育概論的)、教育方法等課程;不同的學群因不同的性質而有不同的專業課程,大三、大四時再更細分專門課程,例如教育心理系(組)的人,將會修諮商輔導、智力測驗、教材教法等課程,以跟其他系(組)差異,凸顯該系(組)之特色。
我想大概除了少數族群可以承接衣缽,畢業後立馬到家族企業上班,或要自己創業的情況外,
大多數人都是必須面臨畢業後到哪求職的問題。
我發現多數人都在填志願的時候才猶豫,到底自己該填什麼學校、什麼科系!
雖然高中都有做性向測驗、職業測驗,但到最後一刻時,真正能清楚明確說出自己的興趣、專長的人,畢竟少之又少。
多數人都是被當成「通才」在培養,因此在繁星擇校或高中考試完畢填志願卡時,往往(與家人)一起陷入天人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