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或許是小時候物資缺乏的緣故還是戰後的影響,我們上一代的長輩常常經濟較富裕或手頭較寬裕後,對於物品購買就常淪入多買、屯貨、堆積這樣的情形

像日常用品、衣物、包包或鞋子等,往往都一次買很多,明明吃不完、用不到這麼多,可是都忍不住買很多,導致家裡堆積如山,沒有太多閒置的空間。

最常聽見的例子應該是每家每戶的冰箱,明明只有兩口老人家,卻擁有兩三個塞滿滿的大冰箱;明明一家四口晚餐,卻買了好幾籃怎麼也吃不完的蔬果肉類

衣服鞋子也是一樣,明明一個人兩隻腳,卻往往幾十雙鞋、幾十個包、上百件衣服.................

這樣的囤積與浪費,看在資源缺乏的現在,顯得很對不起地球;

而且在房價高漲的現在,每坪房子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囤個兩、三坪,相當拿個近(幾)百萬沒利用,真的很昂貴.....

因此搭配近來斷捨離的風潮,慢慢的,大家學著慢慢找、慢慢挑、慢慢買,讓物品發揮它應有的價值與功能後,再讓它傳給下一位需要的人,如此才不會浪費地球為了製造它而被提取的能量、及為了處理產生的廢物而須花費的其他資源

(廠商如果看到我的言論應該會很恨我!這樣怎麼衝銷量....)

因此我買東西前會先想想:

1.我真的需要嗎?家裡有沒有可以替代的?(必要性)

2.是現在就需要,還是可以再緩一陣子再購買?(急迫性)

3.它的品質是否與價值相符?(評估價值)

4.用過的人對它評價為何?它可以用多久?是否有危險或副作用?(評估耐用度與風險)

為什麼要買好品質或自己最想要的呢?

一方面是品質好的可以用比較久,也不會一天到晚需要修繕;

其次是買了自己最想要的,就比較不會三心二意還想再買進、或是一直想要更替(例如吸塵器.....);

再者最想要的往往需時儲蓄才能買到,這樣得到的時候也會比較珍惜,不敢浪費

最後就是品質好的產品當自己不需要用的時候往往還有殘存價值,如果賣給二手商家還能拿回一點成本,也算不無小補...

 

我是從家電或昂貴的物品(如手機、包包)等先練習,等養成習慣後連買菜、買筆記本這些小東西時都會很自然的思考,如此就不會浪費錢在不該花的物品上,家裡也不會堆積一堆沒在用的物品。

有些人清出物品後會直接捐出去,目前看到很多二手買賣的網站或APP,也相當方便

 

arrow
arrow

    Teko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