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忌諱喪禮,不希望孩子太小就接觸這些事,一方面怕犯沖,另一方面怕對小孩有不好示範,

不過我覺得喪禮期間沒時間照顧小孩也是很重要的考量。


從小,因為好朋友先天性心臟病的過逝,讓我在記憶裡烙下了第一場喪禮的悲戚,因為是自己好朋友,所以也不會害怕,

只覺得,怎麼會這樣?前一刻她才說要做的事情,已經都沒有機會了............

因為家族裡沒什麼惡性的疾病史,我一直到我父親的過世,我才驚覺,人生,真的很短.............


爺爺活到七十幾歲才過世,算是那一代的高齡了。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堅強的爸爸掉眼淚,雖然他們父子倆因為理念不合、爺爺過度重男輕女,冷落了生了一堆女兒的爸爸,雙方冷戰了好幾年,但後來爺爺病重與辭世後,身為次子的爸爸卻扛起了他們家族的責任(不得不說,我大伯真的很混....)

接奶奶來跟我們住之後(當時我因為高中就讀外地學校並不常在家),家裡的氣氛變得有點奇怪,奶奶總是拿著我們家的東西說要分給大伯家、小叔家、大姑姑、二姑姑、三姑姑、四姑姑,甚至小姑姑等家裡,媽媽很為難卻又難開口,最後搞到憂鬱症上身,奶奶甚至緊迫盯人,媽媽去哪裡奶奶也跟著走去,然後跟爸爸說媽媽的不是............  總之,就是一整個大混亂,然後問題無法解決,人又生病,家裡搞得雞飛狗跳..................

可憐的老爸裡外不是人、過度積勞加上熬夜喝酒傷肝,竟然在我大學畢業出來工作的第二年,就與世長辭了

老爸一走,我的天塌了,隨之而來家族裡的開銷、叔叔伯伯姑姑等的壓力落在我和弟弟身上,我才赫然發現,客家人的習俗與觀念,很多、很可怕,而喪禮要處理的事情,更是多如牛毛、不計其數.................絕不是民法裡面的一兩條讀過就這樣而已..............

老爸過世17年了,這期間外公、外婆、奶奶、媽媽、大舅,甚至連年紀輕輕才50出頭歲的小舅媽也一一離開了我們.............

過了這些年,走了那麼多疼愛我們的長輩,我慢慢發現,死亡只是一個過程,甚至是另一個開始,他們以不同型態陪伴在我們身邊,

終有一天,我們也將踏上這個旅程,與熟識的家人們相會,於是我的心也終於比較平靜,能夠去回憶老爸離開時的點滴....



總覺得,他一直都在我身邊,從未離開............但我憶起的是小時候跟他相處的點滴,而不是在醫院那半年骨瘦如柴、被肝硬化折磨的他.....

這些年來我經歷的喪禮不少,得到的感觸也不少,後來看到身旁朋友對喪禮的茫然與不知所措,我對自身的經驗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連小J爸爸過世時,我過往的經驗竟然也幫上了忙...............

只能說,喪家真的是很需要被關心、需要被幫助的.............

說到喪事,很多人因為沒有經驗,往往慌了手腳,也不知如何處理,從小到大的教科書也沒有人教這一塊.......

但一切的過程又來的如此快速、緊湊,每每做的決定又是如此重大、關鍵.....

尤其如果在醫院裡,插管與否、拔管與否、如何治療、是否出院回家、最後要回家還是醫院...........等,醫生都會跟家屬討論。

如果病者自己有交代,家人不會如此難以決定,如果沒有,往往陷入天人交戰..............................

如果是意外,認屍、驗屍、抓兇手、意外賠償.........等,除了靈堂還有警局要跑,家屬真的會心力交瘁.............

我很慶幸的是父母給了我兄弟姐妹讓我們可以討論這樣的人生大事,彼此相互扶助走來............

而最遺憾的是,在爸爸生病的那時候,對肝病與過度治療的不夠了解,讓他白白多承受了一些不必要的苦痛............


總之,真的走到了最後一步,家屬要面臨的事項有以下幾項:

首先必須先開立死亡證明,如果在醫院過世,通常由主治醫生開立;如果是回家才過世(很多人都有要回家的習俗),那就必須請衛生所派人來開立,一般而言如果有醫院的病史,相對會比較簡單也比較快,如果是沒有疾病的意外死亡,甚至要驗屍......家屬通常就容易崩潰.......這個時候就會覺得壽終正寢的人是有福氣的,因為死後還被開腸剖肚,家屬通常都是難以忍受與不捨的..........不過立志要當大體老師奉獻的,那又另當別論了.........

其次必須選擇採用什麼儀式或葬法,如果當事人在身前有留遺囑或交代,親人會比較有所依據,如果沒有,則必須從過往的隻字片語與習慣中尋求可能的選擇,例如道教儀式、佛教、基督教、回教或其他,採土葬、火葬、樹葬、海葬或其他..........主事者勢必得選一個..........

再來就是選擇殯葬業者了,通常這件事是跟前面兩件一起進行的,有些殯葬業者會在醫院守候甚至搶案子,這會讓許多家屬無法忍受,如果有認識或推薦的,通常會比較得到信任,跟殯葬業者要談的項目,除了前開第二項儀式等,很重要的就是價錢,對,沒錯,就是價錢!

你或許想說,這個可以談價?

是的,沒經驗的才會被業者牽著鼻子做了很多其他不必要的東西,也容易被匡價...........中國人的習俗通常忌諱死亡,所以談生不談死

但都不談就不懂,不懂就容易被瞞天喊價,你會講說,都已經悲傷到不行了還講價?

要知道,辦喪事的錢是一次付清的,給殯帳業者的錢是不能欠的,也沒有分期付款這回事,大家都只想見他們一次就好,所以喪禮辦完趕快結清送走....

所以以前的人辦不起喪禮的甚至要賣身葬父的...................

這個時候如果有親朋好友的助力,就很重要了

有經驗的可以提說:你之前做XX家的才多少錢....,或:這家人生活不好過,稍微給點便宜.....之類的,都可以減輕喪家的負擔

畢竟家人過世已經夠難過了,如果還被當肥羊宰一筆,真得更讓人難過!尤其價格一比差很多的時候更搥心肝..........

我覺得孝順是要表現在人活著的時候,喪禮做的多風光氣派,其實都是騙人的.....

爸爸過世那時因為沒經驗加上叔叔伯伯又不懂,所以夯不啷噹土葬辦下來花了50幾萬,在十幾年前這條錢可真不小,尤其一個棺木收到5萬,業者真的是很敢喊...........再加上當時沒有統包一個價,所以每天都被要錢,各種名目的開支,辦喪禮辦到不知道錢夠不夠、錢從哪裡來,想起來真的很可憐...........

現在殯葬業者通常都是整個儀式包,所以包括搭大小靈堂、入殮、請道士誦經、火葬、入塔、相關的麻衣、毛巾等,通通都可以包含在內,

就看喪家需要哪些項目,有經驗的業者會拿著一張明細單跟喪家談,例如毛巾手帕多少錢、多少條、需要哪些證件(有些喪家必須自己去辦,如死者的財產繼承、帳戶結清;有些如死亡證明、醫院費用結清、申請土葬...等,請他們就另外加價不等)、是否需要請師父誦經、是否要購買更高等級的骨灰罈、要入哪裡的塔位、靈堂的規格與樣式、往者的照片與要洗多大張、水果誰準備........等等,不一而足,所以過程中,主事者其實很忙,很多事情要辦理,如果有遺囑,真的就會簡單許多,否則曾經遇過走得很突然,什麼都沒交代,結果沒人清楚他留下了多少債務、財產、未辦完事項等,讓家人完全措手不及............那些盤點下來,悲傷的心情瞬間就減掉不少,人也老了幾分....

業者當然也要營利,所以基本上價格也不能殺到見骨,如果有勞健保或農保可以請,基本上有經驗的業者就會大概抓那條線,扣除東扣除西之後,留下雙邊都滿意可以結清的金額(例如十幾萬),契約談妥,殯葬業者就會先布置臨時的小靈堂,交代家屬必須每天供飯、上香(香不能停),提醒一些注意事項後,就各自去處理待辦事項。

事情發生的第一二天,通常最多親朋好友來關切,這個時候喪家也最忙碌,一方面要聯繫所有的親朋好友這項大事,二方面要決定出殯的日子與訃聞

前面談妥的殯葬業者通常都有合作的師傅,會很有經驗的來跟喪家討論訃聞的內容、問要印的張數,並且決定後續的大日子,以及相沖的生肖與年齡等,

按照客家的古禮,師傅還會依亡者這一生的作為幫亡者取一個陰間的名字,類似古代帝王過世後的諡字一樣......

這時候有經驗的親朋好友就會搬來茶水(杯水)、摺蓮花的紙、桌椅跟衛生紙等用具,一方面讓大家可以坐著悼念往者,一方面敘舊聊天陪陪喪家,

一開始我很無法相信大家的習以為常,後來我才發現其實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在思念往者,因為見識廣了,所以不會只一昧的哭,而是努力、繼續的將生活走下去.........畢竟,人都有要走的那一天,能在天上看到熟識的親朋好友來面前坐著、聊著,也是幸福的...........

電視劇裡面演的哭的歇斯底里、暈倒送醫,基本上是非常少見(除非是意外突然離開)與誇張的(新聞媒體都愛捕抓崩潰或抓狂的那一面,很有事)............

而趁著這段有人守著靈堂的時間,喪家(通常是負責辦理後事的主事者)就可以跑銀行、跑戶政事務所、地政事務所,甚至是法院等場所,辦理相關事宜:

一、帳戶結清與財產繼承:須盤點往者有幾個帳戶、有多少資產、如果扣除第二項遺留的債務與辦理完喪禮後,還剩下多少餘額,要如何分配等;如果有保險,則需請保險員協助請領相關款項,或提供相關賠償等;另外如勞保、公保、農保、國保等,也必須納入計算與辦理,通常這些事情主要是由具有繼承權第一順位的配偶與子女來處理,如果沒有配偶跟子女,就會進入民法規定的第二順位,甚至第三順位等。如果有遺囑都交代得很清楚,這一塊就會相對簡單,如果沒有,就得翻箱倒櫃,甚至還要想辦法猜密碼,很頭大.....

當然如果有人不肯照遺囑走,要打官司,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有關繼承順位等規定,可參考民法第1138-1146條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B0000001 ,記得,是沒有第一順位才會進到第二順位,而不是四個順位的人同時繼承........

而獲得動產與不動產繼承者,就必須依相關法令規定準備相關文件進行更名、繳稅等作業,例如汽車、房地產等繼承。

二、債務與各項尾款繳清:須檢視有沒有欠人家錢未還、卡債、貸款、醫院費用等。習俗裡最怕欠到下輩子,所以通常都會幫往者處理妥當,除非,真的欠太大了,只能選擇限定繼承或拋棄繼承........

三、戶籍除戶:人過世後,很重要的是去戶政事務所辦理除戶證明,這樣一來才不會被當成幽靈人口.........

那為什麼有些要跑法院呢?

這是因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些是要辦限定繼承(部分拋棄)或拋棄繼承,有些則是因為衍生出的其他事宜(例如有人跳出來認親,或有些是涉及到未成年孩子的扶養權等),有些則是因為涉及到刑事案件等,那個就更可憐了.....



你或許會說,這個時候傷心都來不及了,怎麼有心思跑去辦這些事?

就是因為喪假只有短短幾天,而且這幾天大家(尤其有繼承資格者)通通都會回來,所以這段時間是最好處理後事的時間,否則一旦大家回歸各自工作岡位,喪假結束後再請假出來辦,會相當煩人,也不容易湊到大家的印章、簽名等,

加上大家一開始都處於悲傷情緒,這個時候的決定往往是最真誠、不自私的,因此主事者通常提起一些方案(尤其是財產分配)都容易被接受,

否則回到各自生活後,面臨生活壓力與不同耳語後,往往又會變卦。

尤其主事者在喪禮後往往還有很多要處理的人情世故費用,例如每年要回祠堂點香、有高堂要奉養、家裡要修繕.......等涉及大家利益的事項,

如果不提出來,往往後續費用都落在自己身上.........

因此這段時間開誠布公的將往者相關的財務說明清楚,並決定一個方案來處理,對於主事者及所有繼承者而言,都相當的重要,

對於未來家庭的和諧與否,也具有關鍵決定因素。

這段時間如果辦理完上述這些事情,喪禮結束後家屬也會相對比較輕鬆,而日後對於往者的回憶,也是單純美好的思念,

否則有些為了家產分不清、分不公平,搞到無法下葬、兄弟鬩牆.................................那是很愚昧的事情。


入殮與出殯的那兩天,也是往者的大日子,通常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會來。

入殮那天通常有師父誦經,以前誦經是跪著聽經,如果會念也可以跟著念,以迴向給往者,現在已經有所改良,業者還會準備椅子讓喪家坐,

經文有很多種,這個也是視需求請師傅辦理,講求的就是莊嚴隆重與內心的平靜.......

當天業者也會搭建正式的靈堂(也就是俗稱的大靈堂),這時所有表示心意的鮮花、罐頭塔禮盒、輓聯等等,都必須到位,否則就失去意義了...

另一邊誦經結束後通常師傅會灑五斗錢,意思就是往者留給後代子孫的福氣與五穀,象徵傳承與賜福,也讓家屬有五穀可以耕、有錢財可以用,

而往者已經升天逍遙去了.....

在鄉下有個好處就是場地比較大,所以兩邊一起進行不受影響,如果是在市區的殯儀館,相對儀式就更簡單....

以前沒有冰櫃的時候,大家都得輪班負責守靈,避免有貓狗跳過或驚動棺木,現在有冰櫃之後,晚上不用守靈,儀式也簡化許多.......

當天誦經結束、遺體退冰後,業者就會將往者入殮,大家見往者最後一面後,就是隔天的出殯了.....

ps.這天也要確認隔天的收禮人員、禮簿、毛巾、麻衣等數量是否到齊,最好還要確認一下杯水與可能來公祭的對象,如果有小孩子也要確認誰幫忙帶一下,而隔天如果要去火葬場,也必須安排負責接送的人與車。


出殯當天喪家要很早起,因為家祭通常6:30就開始,而此時通常會請辦桌的人來煮幾桌菜,讓喪家與參與的親朋好友不要餓肚子,

整個儀式結束後,也會請大家吃個午飯,做為感謝,這些桌錢通常是另外算,不含在給殯葬業者的費用中,所以主事者也必須把這一項費用計入。

有些閩南人則直接叫便當,不過要注意的是,要等到儀式整個結束才會開葷,否則喪禮過程中,一般都是吃素,這是因為傳統觀念中認為往者會進入輪迴,另一種說法是避免殺生,不過那幾天喪家吃的相對少,而吃了什麼,其實,真的不重要了.............別餓到昏倒最重要..........

當天業者會安排司儀,負責整個儀式的進行,也會有禮賓人員協助場內外的作業,有經驗的司儀會先跟家屬確認名字的念法,避免出糗...

家祭後的公祭就看來祭拜的人數多寡了,有些德高望重的往往要好幾個小時才能答禮結束,以前我們是跪著一一答禮,現在比較人性化,是站著....

等整個儀式結束後,業者會請家眷分別負責捧相片、斗與旌旗等,以前禮俗很麻煩一定要找男生,現在大家生的少,女生也可以幫忙了....

通常這些都是晚輩來負責,儀式中,配偶是坐在旁邊的,不管是家屬答禮(除非是往者的長輩,配偶才需自己出來答禮)、或是抱相片上靈車等,

配偶是不送另一半的!這是因為象徵兩人情份深,不可以送他走,下輩子才有機會再相聚.....

如果是土葬,則靈車會開到墓地,師傅接著誦經,不過現在土地稀少,加上土葬後隔三五年又要一道大儀式(要開棺撿骨、清骨入甕等),

所以現代人多以火葬為主。

火葬的話還分火葬場是不是自己的戶籍地,一般而言如果是自己戶籍地的火葬場無須另外加價,如果跨縣市還要加價(這個業者也會處理),

然後如果距離遠,通常也會叫一部遊覽車載親朋好友過去,等整個誦經儀式結束,遺體送進去火葬後,誦經的師傅會叫大家把麻衣、毛巾等脫下來,麻衣與頭飾以前就直接燒掉,現在似乎環保還會回收再利用................毛巾則由家屬自己帶回去用......

整個儀式到這邊可以說大致完成,其他親朋好友就可以先回去休息,等中午用餐,

而主事者與兄弟姐妹就在火葬場等骨灰,最後入甕、入塔(或入宗祠入廟等,皆有之),師傅會誦經到整個儀式走完,讓往者入塔,然後主事者與師父就回到辦喪禮的地方,先過火爐,象徵這些不好的事情已經結束,接下來家裡人人健康平安......

最後宴請諸位親朋好友,感謝他們來送往者最後一程,也感謝他們在這一段悲傷的期間陪伴自己與家人熬過這一切.......

到這邊,整個後事才算完成,不過主事者還要忙著結清帳目、核對禮簿等,做為後續回禮的依據,這是後話......


整個儀式走完,其實主事者真的很辛苦,要煩惱的事情多、內心也很煎熬,如果遇到的是有經驗、又良善的殯葬業者,相對可以減輕喪家的難受,

而親朋好友的支持與陪伴,也是喪家最大的能量來源.....

其實最難受的,是所有儀式結束後回到熟悉的家裡看不到熟悉的人影,那一刻,會深深的懷疑,他(她)真的離開我了嗎?

所以通常最需要陪伴的,除了辦後事那段期間眾多事項的處理,人感到最空虛的反而是所有儀式結束後那半年期間,

如果有家人間彼此陪伴扶持,很快的會適應新的生活;最怕的是留一個人(如配偶)孤苦伶仃在家,那是很容易崩潰與想不開的....


以上,是這些年來我從喪禮上學到的禮俗、儀典與遭遇到的點滴,這些翻遍各大教科書、論文典籍,沒有人教,也沒有人談,

即便談生死教育,也沒人step by step的教你把全部流程走完....(或許大家都不想像孟母一樣讓孟子把這些儀式學的太透徹吧)

初次遇到的時候,只有驚慌、徬徨與茫然,逐漸的,慢慢理解它其中所代表的意涵,與人生的道理......

記得電影少年Pi裡有一句經典台詞「人生,最遺憾難過的,是沒能好好說再見」...........

每個人離開的方式都不同,離開的時間點也不同,有人笑說「棺材裡裝的不是老人,而是死人」,沒錯,人都終將走向死亡一途....

人生,真的不長,人走的那一刻,真正惦記的,帶不走也無法做些什麼,所以,把握當下很重要,好好愛惜身邊的人也很重要.....

不要等到喪禮時才相見,看著照片流淚;更不要回顧自己一生後,發現沒做什麼好事、沒好好善待人

記得你的,永遠是愛你的人;為你流淚的,也是最關心你的人...............其餘的,又何必在意.........
 

最後,謹以這篇文章獻給我最愛的父親,感謝您帶我走過的這些路.....

arrow
arrow

    Teko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