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一篇文章,說台灣的小孩都不太會理財,還有報紙特別誇獎某位老師設計理財課程

其實之前教書時(小的不才之前曾任教幾年)我就設計過理財學習單教小朋友認識家庭財務,也驚覺現在很多父母都過於保護自己的小孩,

孩子生活無虞、不愁吃穿,除了不瞭解家庭的開支,花錢更是不眨眼,不會珍惜父母賺錢的辛勞,

除了感嘆家庭教育的不足,更憂心就算給他再多的金山銀山,沒有正確的理財觀念,我想很多到最後都是敗光家產...

很多父母也只教導小孩要節省,省吃儉用,但這樣其實是不夠的......因為,只會存死錢,是趕不上通貨膨脹速度的.....


市面上有很多理財的書籍,最推薦的....沒有,真的沒有,因為每家每戶需求與狀況不同.....

不過各位家長可以略為參考猶太人教導小孩的理財方式,我在看了許多本綜整後的心得是:

孩子在2-4歲時,透過學習大人的行為,已經了解錢是可以換取各項資源的「物」,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教導孩子認識錢幣、認識它可以換得的相對物品,而且也要教導他們財不露白這個道理。

​​​​​​​​​​​​​​孩子到了5-8歲,已經開始學校生活,這時候與同儕接觸變多,而且也應該學會基本的家事,這個時候父母可以教導孩子透過自己的勞力賺取零用錢,並且練習存錢買自己喜歡的小玩具。父母此時並應適時的給予正確的價值觀,錢是賺來使用而非死守的,千萬不要變成鐵公雞......適時的教導他們捐獻與幫助老弱的人,也是這個時候很重要的功課。

孩子在9-12歲,也就是小學的階段,父母應該帶他們認識銀行、郵局等機構,而且讓孩子開設自己的戶頭,讓他們知道存款、領錢、定存等流程、意義與注意事項,並且教導他們大人所做的理財行為,包括記帳、盤點、規劃與支出等,一方面讓孩子認識這些可以協助理財的機構,一方面運用所學的數學,規劃預算、儲蓄與練習支配自己的零用錢。父母也應讓孩子理解家庭開支的情形,例如水電瓦斯、伙食費、置裝費、學雜費、保險、家庭稅負等,惟有孩子理解了生活中需要如此多的財務支出,他才會理解大人的工作辛勞與配合節約開支,未來成家後也才能更快適應。​​​​​​​​​​​​​​

孩子12歲到高中,父母此時透過前開的練習可以慢慢放手讓孩子練習支配一整筆的金錢,例如一整年的學雜費、置裝費等,讓他們練習去比價、了解商品的行情變動,更能自己完成一些重要的財務行為。此時孩子也可以練習儲存自己的旅遊基金或出國機票等較大型的經費,除了訓練延宕滿足,更讓他們搭配自己的夢想去規畫。父母此時可以教導孩子更多的稅負問題,尤其是如果已經有打工的孩子,切身問題就是所得稅的試算了。

高中以後父母可以教導孩子認識其他的理財商品,例如股票、基金、公債、外幣或房地產等,讓孩子知道投資行為與如何避免通貨膨脹,並且在孩子實際操作前能充分蒐集資料、瞭解訊息,並能溝通他的想法。透過討論父母可以適時的瞭解與必要時修正孩子的價值觀,並協助他們面對魔鬼的考驗或誘惑時,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孩子不會一夕之間就突然很會理財,所以用心的父母必須循序漸進的教導,不然往往會有很多出了社會被詐騙或敗光家產的情形,

而父母如果沒有教,孩子又無適當的學習,往往必須透過很多慘痛的教訓才能回歸正軌,

之前的卡債風暴想必也讓很多家庭膽戰心驚.....

最後要提醒的是,除了讓孩子逐步的了解家庭的開支與財務狀況,

更要預立遺囑或紙筆交代(法律上白紙黑色會比個人回想來的更有說服力)(說一次即可,真的不用太多次演練),

讓孩子知道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身邊時,他應該要如何做

例如還未成年時,你會把他托給誰(撫養權),有哪些人會來協助他(如財務或生活)....

如果已經成年,有哪些代辦事項或需要他協助處理的事情等,讓孩子知道如何面對突發狀況與協助善後等,

雖然這很殘酷,但這也是家庭理財中很重要的一環。我們常常看到社會新聞中有很多意外,

但更多是傷痛過後,孩子不知道怎麼面對下一步生活或有債務問題纏身等,父母如果沒有教導或交代,往往造成殘酷的階級循環或衍生更多的社會問題,不可不慎......


當然,也有朋友問我,教小孩玩大富翁等遊戲能不能增加他們的理財情商,

答案是肯定的,不過還是要看孩子的年齡適時陪伴,透過遊戲當然可以提高孩子理財的興趣與知識,不過記得要陪著他們,

否則一來孩子不容易理解遊戲本身的意義(常淪為吵架),更別讓他們把遊戲當成了賭博.......


現在有很多APP可以利用,包括記帳的、財經資訊的、以及銀行與劵商等,比起以前的理財更為便利,父母可以多多使用

如果不及早教孩子理財,即使金山銀山還是有可能敗光,所以教導孩子學會逐步的掌控財務知識與習慣,避免辛苦的所得被通膨吃掉,是家庭很重要的功課。

arrow
arrow

    Teko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